那些“不务正业”的,正在陆续转正

发布时间:2025-01-04 19:05:09 来源: sp20250104

  左:潘雪和村子里的女孩一起直播推介苗族银饰。右:潘雪正在整理银饰。受访者供图

  http://vod.cyol.com/vod/data/video/202312/10/bcd6f9a4-6dd2-4029-89db-0e01a66187e0/transcode_b248279a-8d86-cb4d-e553-b7225da1.mp4/av-g.m3u8   “你的兴趣爱好就是你的优势,你的生活技能就是你的长处。”

  随着年轻人越来越看重生活品质,他们倾向把职业向兴趣靠拢,曾经人们眼中的“不务正业”也在陆续转正。年轻一代,大家善于取悦自己,喜欢为热爱干杯,渴望更高品质的人生体验,而旺盛的新需求恰恰催生出新的市场。在这个全新的市场里,兴趣爱好、生活技能、专业知识都可以被发展为职业。这些新职业的出现,也体现了中国青年一代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新职业主播”:改变,从一次共情一次分享开始

  很多人喜欢看直播,而对李敏来说,带货主播这个新职业让她第一次拥有真正意义上自己的“工作”。

  李敏在社交媒体上叫“农村妮”,因为先天性侏儒症,她身高只有1.2米。今年国庆期间,她发布了一个视频,视频中她说,放假了,也想像大家一样出去玩,可是自己却做不到,只能待在家中。她眼中逐渐蓄满泪水。这样一个无美颜无滤镜的朴素视频,却很快引发关注。

  在屏幕的另一端,许多网友纷纷留言鼓励她不断尝试,出去看看不一样的风景。她渐渐开朗起来,走出村子,到北京天安门看了升国旗。

  在李敏被大家“看到”之前,她一直生活在河北衡水市的农村,平时主要在家料理家务。

  由于患有先天性疾病,李敏除了做点家务基本没有工作过,唯一一次工作经历是在结婚前,她曾短暂地在一家店里给员工做饭、打扫卫生。

  今年,在日常家务之余,李敏听人介绍也试着开了直播,并尝试着带货。当时,第一场直播带货,李敏只卖了几百块钱,但她很开心。最近接的手工活都是做一个挣0.45元,相比之下带货的收入已经超出预期。现在,李敏会在每天下午两点到5点直播,这3个小时不仅是独属于她自己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她能以此获得收入,贴补家用。

  相比之前,李敏觉得“生活更有劲头了”。或许她自己也没有想到,一个普通的、之前屡屡找工作碰壁的农村女人,能够在36岁时找到属于自己的事业。令她意外的是,并不是所有主播都要光鲜时尚,只要真心分享自己的生活体验,总能吸引跟自己有类似经历的人们。“双11”期间,她进过快手许多直播间学习,发现这些主播本着“好的生活,可以不贵”的经营理念直播,让更多高性价比的商品走近消费者,也让许多主播获得了又一次成长的机会。共情,成了这些直播的一大特色。

  无独有偶。来自贵阳农村的00后篮球“扣将”刘安鑫,作为新职业“村BA”的记录者,不仅通过短视频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也让更多人关注贵州篮球的发展,目前在快手等平台上已经有了不少粉丝。

  网友们认为,是互联网和新职业的涌现,让更多的平凡人被看到,能够走出那道门,看到更多的风景,打开崭新的人生。

  年轻人的新三百六十行,行行出“新职业”。人社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发布的《短视频直播生态催生新职业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报告》显示,短视频直播生态孕育产生了不少新职业,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职业变迁、经济发展的最新方向和趋势。

  在这些新职业之中,有基于电商生态体系诞生的“商业训练家”;基于数字技术需求,能在未来数字经济体系中起到核心作用的“科技探索者”;探索本地生活,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生活造梦家”;具有强大商业广告营销能力的“广告运营师”和具有强大内容创作能力的“内容造物师”等。新职业不仅使互联网营销师芈姐、互联网招聘师吉浪浪、房产主播经纪人小影妹妹、文艺主播琵琶叠叠、非遗传承人郎佳子彧等新职业从业者实现了人生价值,还延伸了产业链条,赋能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新职业工匠”:网络直播和平台经济助非遗重新发光

  相似的故事,还在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淑里村发生着。在这里,苗族银饰锻造技艺市级非遗传承人、95后主播潘雪一边开着直播,一边将手里的苗族银饰介绍给街上络绎不绝的游客。

  虽然现在生意兴隆,但很多人想象不到,在2020年疫情期间,村里的银饰行业曾进入寒冬。

  潘雪的同龄人纷纷到外省去打工,稍微年轻一点的去了外省银饰加工企业当工人。潘雪和同村的师父感慨,村里做银匠的几乎都是40岁至60岁的工匠,再过10年,可能没人接班了。

  曾经是苗家人引以为傲的手艺不应如此没落,于是她决定通过直播的方式让大家了解这项非遗技艺,挽救濒临倒闭的银饰铺子。

  “最初只有4个人观看,其中还有我自己的小号。”为了让更多人看见自己的直播,潘雪煞费苦心。

  传统的苗族银饰讲究“以重为美”“以多为美”“以大为美”,但这并不适合现代年轻人佩戴,于是潘雪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将传统的大吊坠改做成精致的小吊坠。同时,她从日常生活入手,设计制作复古餐具等系列的小银饰,这些作品受到很多顾客的欢迎。

  除此以外,潘雪还通过拍摄有剧情的短视频为直播间引流。她曾拍过一个视频,视频主要介绍了外婆、妈妈、女孩这三代人之间传承银手镯的故事,这也是她自己的故事。潘雪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纪念已经去世的外婆,也想用这样的方式告诉大家,苗族银饰并不只是一件装饰品,还象征着他们精神文化的传承,亦是情感的纽带。

  像潘雪一样从事着新职业的年轻人还有很多。他们有的是因为小众需求而萌发直播创业想法,也有的是“老树开新枝”,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一度辉煌的传统技艺遇到了传承的瓶颈,但伴随新职业的发展、年轻人对直播等技术的熟练运用,传统技艺迎来了新的发展之光。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课题组调研的数据显示,中青年已成为短视频直播生态新职业的主力军。其中,18-24岁占29%,25-34岁占26%,35-44岁占25%。新职业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新赛道”,正释放出更多新的就业机遇,成为其事业起步的新平台。“短视频直播生态下的就业顺应了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发展的新潮流,也符合人力资源合理布局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成为平台经济促就业的典型实践。”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研究室主任范巍表示。

  提升数字技能,新职业的发展突破人类想象力的极限

  百度文心一格的AI画师邓博认为科技分为“创造”和“突破”两种,“创造”就是发明,“突破”就是“优化发明”,“我们生活在以‘突破’为主的年代,而当下新职业的这些‘突破’给我们带来的幸福,其实不比那些‘创造’少”。

  比如,让一位专业画家在几分钟内画好一幅画,即使是最厉害的艺术家,也很难做到。但是邓博借助AI,只需要通过打开网页、打出几个关键词或是说一段话,就能轻松地将想象绘制出来。

  “有人说这一行的门槛很低,人人都能使用AI作画,但是它的天花板很高,想要让AI绘制出一幅令人惊艳的绘画作品,还是很难的。”邓博进一步解释道,想让AI绘画,必须先让它学会识别物体、理解世界。这对人类而言易如反掌,比如我们知道猫有尖尖的耳朵,狗有长长的舌头,花有漂亮的颜色……然而,计算机无法像人类这样轻而易举地捕捉到这些特征。因为计算机擅长的是加、减、乘、除等运算,这种纯计算能力并不能让它直接辨认出草莓。因此,邓博说,要让电脑学会“听懂”他说的话是关键,“知道我想表达什么,知道怎么把我的话变成图画里的东西,最后还要尽可能好看”。

  “记得我在绘制一幅植树节的海报时,一开始输入的关键词是‘手捧着一棵小树苗’‘卡通插画’,后来发现生成的图只是简单把关键词给展现出来了,构图不算精彩惊艳;接着我又尝试输入‘地球女神’‘守护绿洲’,结果AI生成的只是一个特别漂亮的女神形象,但并没有把完整的构图展现出来。”于是邓博就想,能否用线稿将人物的描边勾勒出来,背景的细节也简单画一下,再配合“女神守护树苗”“守护地球”等关键词进行生成。果不其然,配合前期的线稿输入关键词后,AI就能自动生成带有人物外貌、空间场景、故事情节等充满细节色彩的效果图,还能提高画面的分辨率,在此基础上AI生成的图片丝毫不逊于人类画师的原创画作。

  邓博只需要在AI生成的几百张图中,筛选出符合标准的初稿,后期进行二次修改和局部重绘。像所有新技术一样,在令人惊叹的同时,AI绘画从诞生之初就伴随争议。除了画作是否能融入画师“灵魂”之外,其版权问题引发了更广泛的争议。邓博认为,为了避免AI绘画造成抄袭问题,需要通过加强法律保护、完善AI技术以及加强社会的正确认识来解决这一问题。在合理引导与监管的前提下,让AI绘画成为启发灵感、辅助创作的工具。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课题组调查表明,有约九成与邓博年龄相仿的人对数字生态新职业持看好态度,愿意尝试从事新职业。

  如今,兴趣、技能、知识都能发展为“新职业”。职业也伴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思维创新而发生着极为有趣的变化。全国总工会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全国职工总数约为4.02亿人,其中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有8400万人,占比约两成。不断涌现的新职业,不仅为人们提供着发展新机遇、就业新选择,带动着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体现着新技术、新需求的发展趋势,不断满足着人们人性化、多元化、精细化的美好生活新需要。

  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2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1158万人,毕业生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在这样的背景下,新职业因其市场需求兴旺、供给相对不足等特征,成为大学生的就业新选择之一。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牟昊琨 实习生 张金霞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