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11 02:38:05 来源: sp20250111
从“扔进1只筐”变“细分4个桶”,从“嫌麻烦”到“新时尚”,从“弃之不用”到“变废为宝”……在珠海,随着垃圾分类理念的深入和相关政策的实施,生活垃圾分类逐步成为社会新时尚,一幅绿色文明新画卷正徐徐铺展开来。
2023年,珠海通过健全体制机制、优化设施建设、完善收运链条、加强系统宣传等工作措施,推动生活垃圾分类提质增效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在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评估中,珠海位列全国80个大城市中第一档。
谢静怡
健全机制
巧用法治“金钥匙”
坚持法治思维是珠海推进垃圾分类的一把“金钥匙”。《珠海经济特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实施两年多来,各级各部门的主体责任不断压实,执法力度和激励措施持续强化,有效调动全体市民主动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数据显示,全市生活垃圾分类案件共立案618宗。全市各区共选出年度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示范单位、个人、家庭分别为372、328、184个。
为指导居民小区落实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共同营造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制定《珠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居民小区定时定点投放指引》,具体明确了定时定点投放时间、投放原则、投放模式示例及相关要求,垃圾分类逐步实现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转变。
2023年11月,《珠海经济特区加强住宅小区治理若干规定》正式施行,将垃圾分类纳入住宅小区民主协商机制范围,有效破解小区管理难、管理服务缺位等难题;将垃圾分类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指导目录,发挥村(居)民自治作用,鼓励村(居)民自觉践行垃圾分类。住宅小区治理规定、村规民约的有效落实,有效提升城乡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不断擦亮城市发展文明底色。
以党建“红色引擎”助推“绿色风尚”,一面旗引领全民践行垃圾分类。制定《珠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市、区、镇街、社区党组织四级联动机制工作指引》,建立健全市、区、街道、社区党组织4级联动机制,深入开展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服务工作,以推进垃圾分类为切入点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强化链条
实现分类全覆盖
经过多年探索,珠海按照“村收集、镇集中、区转运、市处理”方式的城乡统筹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持续完善,全市共配备743辆四分类收运车辆,分类运输能力与四分类收集量相匹配。
优化升级改造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居民区共设置分类投放点3738个,升级改造比例达100%。依托供销社废旧物资经营的传统优势,打造可回收物回收示范站点,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可回收物回收利用体系建设。
同时,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能力持续提升。有害垃圾规范管理,已建成全省领先的有害垃圾闭环收运处理体系;厨余垃圾处理能力基本满足处理需求,建成规模830吨/日的厨余垃圾处理一、二期项目(一期投产运行,二期进料调试);20台小型厨余垃圾就地处理设施正常运行;珠海市环保生物质热电工程一、二期项目稳定正常运行,其他垃圾焚烧处理能力为3000吨/日。
聚焦“关键小事”不放松,垃圾分类给珠海城市面貌与生态环境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变。截至2023年11月底,珠海基本建成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体系,全市1166家公共机构、1388个居民小区、134个公共场所、310个经营区域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学校占比100%,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达95%以上,全市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呈现“两增一减”态势。
营造氛围
弘扬分类新风尚
在2023年住房城乡建设部主办的“垃圾分类新时尚、全民参与齐点亮”活动中,珠海积极发动市民以打卡、游戏等方式参与,迅速点燃市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热情,成为全国首批点亮城市地标的城市之一,荣获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全民活动城市组二等奖。
珠海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基层组织建设和社会治理,系统谋划推进垃圾分类宣传工作,开展“一月一主题”宣传活动。“垃圾分类创文明·绿色循环新时尚,湾物循环”“食品安全记心间,垃圾分类齐践行”“在绿色里,寻找文明珠海”……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活动正引导群众从“嫌麻烦”“不会分”到“愿分”“会分”,推动垃圾分类成为社会“大合唱”。
深化志愿服务,弘扬时代文明新风。珠海建立以青年社会组织、青年志愿者为主体的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主题宣讲、桶边督导、入户宣传等工作,助力垃圾分类更具温度、质感。数据显示,2023年,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志愿活动共计800余场,服务群众近2万人次,“i志愿”平台累计发布“垃圾分类”标签活动4000余条,参与志愿者1.8万人,服务时长合计20万小时。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