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同比三连负,后续走势怎么看

发布时间:2025-01-07 14:56:05 来源: sp20250107

  受寒潮天气及节前消费需求增加等因素影响,2023年12月CPI同比降幅收窄但仍为负值。

  国家统计局1月12日发布2023年12月CPI同比下降0.3%,降幅比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环比由上月下降0.5%转为上涨0.1%。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6%,涨幅保持稳定。2023年全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2%。

  从同比看,CPI下降0.3%。其中,食品价格下降3.7%,降幅比上月收窄0.5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70个百分点。食品中,猪肉价格下降26.1%,降幅收窄5.7个百分点,是带动CPI同比下降的主要因素。非食品价格上涨0.5%,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38个百分点。非食品中,旅游和宾馆住宿价格分别上涨6.8%和5.5%,飞机票价格下降7.3%;燃油小汽车和新能源小汽车价格分别下降6.4%和5.4%,降幅均有扩大。

  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分析,CPI同比修复较弱,主要有两方面因素:一是蔬菜、水果价格季节性上行,但生猪供给充足,猪肉价格在传统需求旺季依然疲软,拖累食品价格的季节性涨势;二是国际油价大跌,带动国内汽油零售价下跌4.3%,跌幅为过去一年内最大。此外,受近期寒潮等因素影响,部分与出行相关的服务业市场活跃度偏弱。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庞溟告诉第一财经,CPI同比降幅收窄,在季节性因素、天气原因和基数效应之外,这也显示了社会有效需求在企稳后逐步温和复苏。核心CPI同比上涨0.6%,涨幅不变,近期制约价格水平的主要因素来自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特别是油价下行带来的输入型价格紧缩压力。

  关于后续CPI走势,庞溟认为,短期内,物价水平仍将维持在低位,但在宏观政策同向发力和提质、扩量、增效的背景下,叠加基期效应逐步常态化、社会有效需求回暖、供给端波动收敛、居民通胀预期保持平稳、价格传导机制更畅通等因素,从中期来看通胀中枢将在波动中逐步修复,回归至高于2023年且更为温和、常态的水平。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李超日前表示,2023年CPI总体低位运行,随着输入性、周期性、季节性等因素有所改变,基数效应逐步减弱,商品服务需求持续恢复,预计2024年CPI将温和回升。

  PPI方面,从同比看,PPI下降2.7%,降幅比上月收窄0.3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3.3%,降幅收窄0.1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下降1.2%,降幅与上月相同。

  主要行业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分别下降7.9%、1.9%,降幅分别收窄0.3、0.4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降幅在1.6%—6.3%之间,均有收窄。

  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分析,受地缘紧张局势边际缓解、全球需求下降影响,国际油价下行继续对PPI新涨价因素形成拖累。国内经济企稳向好对国内工业品价格形成支撑,但回升动力仍面临地产低迷的钳制。

  伍超明认为,在低基数效应、原油价格提高、需求刺激政策等共同作用下,2024年PPI同比增速有望回升。其中,翘尾因素拖累作用有所减弱,原油价格中枢水平在基本面偏弱和地缘政治关系紧张背景下震荡小幅上行概率偏高,国内工业品价格有望受基建、“三大工程”等需求释放的支撑趋于上行。但PPI回升仍面临需求端的制约,预计2024年PPI中枢将回升至约0.0%左右,年中附近同比增速或由负转正。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