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动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科技自立自强·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

发布时间:2024-11-25 18:24:42 来源: sp20241125

  数据来源:中国科协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国科技期刊快速发展,学术影响力持续增强。日前,记者从中国科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获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实施4年多来,我国世界一流期刊建设取得新成效,影响力进入本学科国际排名前5%和前25%的期刊数量分别增长5.6倍和1.8倍。本期报道特邀4位专家学者,探讨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相关问题,探索如何加快推动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

  ——编  者  

  

  嘉  宾:

  刘兴平(中国科协科学技术创新部部长)

  吴尚之(中国期刊协会会长)

  吕建华(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

  程  磊(《细胞研究》编辑部主任)

  

  创新体制机制,激发期刊编辑人员积极性

  吕建华:优秀的科技期刊编辑需要具备敏锐的科学眼光和较高的学术判断能力。我国的科技期刊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高校、协会等机构,优点是较为规范,但也存在办刊内生动力不足等情况。实际上,科技期刊办得好是可以实现盈利的,期刊的影响力和公信力越高,优秀论文的作者就越愿意来投稿,订阅量也会提升,从而改善期刊经营状况,进而形成发展的良性循环。

  程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领域、新知识不断涌现,优秀的科技期刊编辑要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紧跟科研动态,不断拓展知识面和专业能力。目前,大部分国内科技期刊在编辑人员待遇、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空间等方面还有待提高。近年来,国外出版集团纷纷在国内设立办事机构,抢滩布局。面对竞争,国内科技期刊亟须制度创新,在引才、留人等方面探索更灵活的制度,以激发编辑人员办刊的工作积极性。

  吴尚之:要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落实和完善人才政策措施。在科技期刊人才管理使用方面,给予一定的选人用人自主权。期刊主管主办单位要在岗位设计、业绩考核、职业荣誉等各个方面,针对优秀期刊人才出台相应的专项支持措施。要优化人才结构,加强人才布局。科技期刊人才的培养,要适应事业发展、技术进步、产业转型的要求,加强针对性、前瞻性,逐步解决人才结构失衡问题。在科技期刊出版单位中,青年编辑出版人员是主体。除了以事业留人,还要以待遇留人、以服务留人,让青年人才能够安身、安心、安业。

  坚持学术为本,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

  吕建华:影响因子能说明期刊的受关注程度,但不能等同于国际影响力。发表重要的科研成果、高质量的论文是科技期刊的立刊之本。好的科技期刊应具备国际视野,聚焦领域内前瞻性研究。以大气科学为例,中国的学者也可以关注国外的气象问题,中国的科技期刊也可以刊发有关国外气象的研究成果。只有期刊重视发表研究全世界科学问题的论文,才能吸引世界范围优秀的科学家前来投稿。

  程磊:影响因子可以衡量期刊对学术界和科研成果知名度的影响力,但高影响因子不能与高国际影响力画等号。期刊真正的影响力取决于发表论文的质量。回溯《细胞研究》30多年的成长之路,坚持把论文质量作为重中之重,是其能够从一本普通期刊跃升为生命科学领域重要国际期刊的原因之一。从早期通过邀请顶尖科学家发表综述来提高引用率、影响因子,到近年来改善发表环境、为优秀稿件建立“快审快发”的绿色通道,不断发表“概念首创”的原创成果,《细胞研究》依靠发表重要科研成果积累了在业内的口碑和影响力。

  刘兴平:近年来,我国科技期刊影响因子显著增长,但是在国际学术界的认可度还不够高,发表重要原始创新成果还不够多,在提升国际影响力方面还需持续努力。要坚持学术为本,重视期刊刊载成果本身的创新意义、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时刻关注本领域重大科学进展和发现,有针对性地组约高水平团队最新成果,第一时间抢抓优质稿源,以质取胜锻造期刊学术品牌。要吸纳国际优秀办刊人才,建立与全球顶尖学术会议、一流科研机构、知名学者社区的常态化联系,积极邀约优质稿件。要应用先进的数字出版平台,增强发表服务能力,通过多种渠道加大成果传播推广,扩大品牌影响力。还要从“小而精”向“大而强”转变,有意识地提升期刊载文量,扩大期刊作者群体。

  展示重要成果,为青年科学家提供舞台

  吕建华:很多国内英文科技期刊采用“借船出海”模式,和国际出版集团合作,采取开放获取模式,但论文带来的订阅收益大部分归平台所有。我们应加快建设有国际影响力的自有出版平台。目前,国内有很多青年科学家正在探索,例如由百余位青年科技工作者共同创办的《创新》(《The Innovation》),是一本综合性期刊,完全由青年科学家自发组织运营,令人耳目一新。

  程磊:论文作者、编辑、审稿人之间是互相促进的关系,在科技期刊这个学术平台上共同推进科学发展。2018年开始,《细胞研究》编辑部每年都会组织召开国际高端学术会议“Cell Research分子细胞科学国际研讨会”,邀请国际顶尖科学家来做学术交流,同时为青年科学家提供舞台,并通过举办国际学术会议掌握学术主动权。

  刘兴平:为了更好地发挥科技期刊作为基础研究、学科发展、技术研发和应用桥梁平台的重要作用,需要关注以下几点。一是展示重要成果。既要密切联系一线专家学者,发现、组约优质论文,也要扩大稿件范围,提升发文规模,把自身打造成承载高水平成果的平台。二是引领催化学科发展。要积极研判学科前沿发展方向,围绕热点策划组织重大学术会议,繁荣学术交流,促进学科传承和创新。三是深化产学研融合。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重大科研项目、重大技术创新,发表在工程实践中所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推动创新成果更好、更快地转化到生产应用中去,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 人民日报 》( 2024年02月05日 11 版)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