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动画片在教孩子撒谎骂人 记者调查低俗化改编儿歌动画片现象

发布时间:2024-11-19 01:46:53 来源: sp20241119

  编者按

  互联网平台的快速发展,在丰富人们生活、便利学习工作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乱象,诸如对未成年人实施“网络厕所”“人肉开盒”等行为、学习类App打擦边球传播违规信息、儿童智能设备诱导未成年人过度消费等,严重侵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当前正值暑假,孩子们有更多时间上网冲浪,如何净化网络环境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近日,中央网信办专门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4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重点整治涉及短视频、直播平台、社交平台、电商平台等6个环节突出问题。

  为切实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营造更加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从今天起,法治经纬版开设“依法整治网络乱象 守护未成年人”专栏,揭露各类乱象,推动依法治理,敬请关注。

  “你×的,你那两个狗徒弟偷东西。”

  “你说什么?”

  “你就睁开你的狗眼睛好好看看吧。”

  这是安徽省宿州市的杨先生近日打开某短视频平台时遇到的一次“开屏暴击”。他开始以为刷到了低俗段子,仔细一看原来是经典动画《成龙历险记》的配音被改了内容。

  《法治日报》记者近日在调查中发现,在一些短视频平台上,有不少动画片被人恶意改编,原本的对话内容被换成低俗、色情桥段,容易引发未成年人模仿,导致未成年人形成错误认知,进而影响其身心健康。

  受访专家认为,未成年人保护是底线和红线,平台要更多地从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维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角度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积极营造健康的社会文化土壤。平台应该严格准入机制,把低俗内容排除在外。同时还要加强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教育,让未成年人自己对各种各样的文化形式能够主动辨别和选择合适内容。

  恶意改编动画片儿歌

  内容尽显低俗庸俗化

  杨先生的孩子今年上小学,经常在短视频平台上看动画片,担忧孩子看到这种恶意改编的动画片,他便尝试在短视频平台上进行检索,结果发现问题不少:

  “垃圾箱是垃圾待的地方,你连垃圾都不是,赶紧滚回你的星球吧。”《超级马里奥》里的马里奥和《神奇宝贝》里的小智站在垃圾箱旁,一边说着,一边踢着垃圾箱,垃圾箱里关着另一个动画角色;

  “赛罗一个人根本打不过这些怪兽,很快就被揍出了原形。”在一所监牢内,《奥特曼》里的赛罗奥特曼倒在地上,被曾经出场过的几只怪物拳打脚踢;

  “到你爸爸这儿来,威震天”“滚蛋美羊羊,老子可是懒大王”……

  杨先生发现,被低俗配音恶意改编的不止《成龙历险记》,还有《变形金刚》《美羊羊与灰太狼》等多部动画片,配音里面充斥着欺凌、暴力、谎言、色情等“黑暗元素”内容。

  被恶意改编的不仅是动画片。记者调查发现,在短视频平台上,还有不少儿歌被恶意改编。比如《迪迦奥特曼》中文主题曲《奇迹再现》的歌词内容,被改成“老师已经出现,我越看越不顺眼,穿越时空殴他两拳,他就死在马路边”;将《汪汪队立大功》里歌曲的歌词换成“汪汪队,汪汪队,我们都是土匪,左手拿着AK,右手拿着雷,白天超市抢劫,晚上去做贼”;将经典童谣《小螺号》的歌词,改为“小螺号,瞎××吹,海鸥听了瞎××飞”……

  在短视频平台上,还有人将《静夜思》《春晓》等传播度较高的古诗,通过替换词汇改为打油诗;有人恶意改编《三字经》等经典读物,如“人之初,性本善,不写作业是好汉,老师发现怎么办?拿起宝剑跟他干,干不过怎么办?召唤诺亚奥特曼……”

  有受访家长告诉记者,这些改编内容乍一听朗朗上口,实际内容却尽显低俗化、庸俗化。

  还有业内人士介绍,近段时间,一些短视频平台上伪装成动画片的“儿童邪典视频”有“死灰复燃”的迹象。所谓“儿童邪典视频”,就是对儿童熟悉的卡通人物进行包装,注入暴力、血腥、虐待、嗑药(吸毒)、恐怖、色情等剧情,然后打上亲子、育儿等标签,在短视频平台上大量传播。这些短视频打着“亲子互动”“扮演游戏”的幌子,画面色调鲜艳,很容易扭曲未成年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长期关注儿童心理健康的北京瀛和(广州)律师事务所律师韦冠杰认为,一些短视频平台博主低俗化动画片或儿歌作品,可能是为了追求点击率和关注度,这种现象非常值得关注和警惕。

  在韦冠杰看来,一些短视频平台博主通过恶意改编原有作品的对话和剧情,加入低俗、色情、暴力等内容,这种做法明显违反了社会公序良俗,如果这些博主没有获得原作品版权所有者的授权就擅自改编,构成了版权侵权行为,这样的改编还可能损害原作品及其创作者的声誉。

  韦冠杰认为相关平台可能也存在问题,比如平台可能未有效实施内容审核机制,导致低俗内容得以传播;平台的推荐算法可能过于注重点击率和互动指标,从而推荐了更多具有争议性的内容;平台可能没有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导致低俗内容的传播难以得到有效遏制;平台可能未充分使用户认识到关于内容创作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定。

  不良行为容易被模仿

  扭曲未成年人价值观

  记者调查发现,有些动画片内容本身就存在一些问题。

  有不少家长在社交平台上对一部名为《魔法公主××》的网络动画短片表达不满。在这部动画片中,角色常常通过威胁和耍心机要求买玩具,这让家长们担心孩子观看这部动画片后会模仿其中的不良行为,进而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在多个短视频App上可以直接观看《魔法公主××》。记者观看多集后发现里面问题不少:比如熊妹、贝儿的妈妈们不让她们写作业,而是让她们去玩手机、玩游戏;比如妈妈让白雪给弟弟做午饭,弟弟嫌弃白雪没有做他喜欢吃的,对妈妈说“干脆别让白雪上学,就让她在家做好吃的,照顾我吧”;比如白雪、贝儿和其他角色遇到想要的东西,如果对方不给,就通过威胁和欺骗来获取……

  “我家孩子看过这部动画片后,现在想要东西就闹,脾气越来越暴躁,一点也不在乎他人的感受。”有家长表示,这种剧情对孩子来说非常有吸引力,还爱模仿。

  有内容问题的动画片不在少数。

  湖北省武汉市的李明(化名)在家带表弟玩时,打开数字电视,在动画栏目里随机选择了一部名为《××一家人》的动画片,“里面全是上课玩手机、教人撒谎的内容,真不知道创作者是怎么想的,也不知道平台是怎样审核的!”

  “我弟就被这种低俗动画片害了。”江苏省南京市的柳先生说,他弟弟自从迷上了这些乱七八糟的恶意改编动画片后,每天回家不写作业,第二天骗老师说忘带了;还会背一些成年人听起来都非常下流的顺口溜到学校念,只希望能哗众取宠,有时候跟家人顶嘴还会飙出几句脏话,“我们非常担心他以后惹出大祸”。

  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孙宏艳看来,动画片、儿歌等都是一种文化产品,这种文化产品表现形式丰富,很容易吸引未成年人的注意力,但同时又容易被家长忽视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而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

  “肯定会影响未成年人的价值观。比如说作品中出现一些低俗的语言、情节或者动作,有的会夹杂着暴力、欺骗或者血腥的内容,而未成年人正处于价值观成型的关键时期,这会使得他们潜意识中认为这些内容是正确的,导致他们形成错误的道德观念。也会对未成年人的社会认知产生不好的影响。未成年人在接触动画片等文化作品的过程中,不仅是一个休闲娱乐的过程,更是一个增长社会认识的过程。动画片中包含低俗内容,接触多了之后,未成年人会倾向于认为社会就应该是这样的,人和人的相处就是这样的。”孙宏艳说。

  孙宏艳认为,中小学阶段,是未成年人自我认知形成的重要阶段,一些动画片宣扬扭曲的审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比如白幼瘦、节食减肥等,使孩子在接触过程中不自觉地与自己的情况作比较,产生一种“我不够好”“我不配”的心理,影响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判断。青少年时期,未成年人的模仿能力非常强,会不由自主、经常性地模仿动画片里的语言、动作等,长时间接触不良改编内容,可能会逐渐形成焦虑抑郁、仇视社会的心理,进而影响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

  平台应承担监管责任

  对违规内容作出反应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实践中,未成年人接触上述不良作品十分容易,部分短视频平台甚至会在“动漫”“少儿”等专属栏目下推荐内容不当的作品。

  为切实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营造更加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中央网信办近日专门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清朗·2024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将重点整治6个环节突出问题,其中之一就是短视频、直播平台“二次包装”经典动画或儿歌,集中展示暴力血腥内容。

  对于涉未成年人的动画、短视频作品的创作、审核、传播等,如何才能将不良内容排除在外?

  韦冠杰认为,从创作到传播,在各个阶段都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确保内容质量和适宜性。在创作阶段明确目标受众,明确作品面向的是哪个年龄段的未成年人,这有助于创作者选择合适的内容主题、语言风格和表现手法;避免使用暴力、血腥、色情或低俗的内容;强调积极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尊重文化多样性,避免歧视性的描绘;融入教育元素,如科学知识、历史故事、道德观念等,通过故事情节传递正面的信息和价值观;还可以使用新颖的技术手段(如AI、VR/AR)来增强观看体验,增加互动性内容,鼓励孩子们参与和思考;确保使用的素材(音乐、图像等)都已获得合法授权,对原创内容则申请版权保护。

  “在审核阶段建立多级审核机制:设立初审、复审等环节,确保内容质量;建立专业团队负责内容审查;利用AI技术识别潜在的不适宜内容,采用关键词过滤系统等技术手段;设置举报机制,让用户能够报告不当内容;定期收集并分析用户反馈,不断优化审核流程。”韦冠杰说。

  韦冠杰呼吁,在传播阶段,平台应承担起监管责任,对上传的内容进行严格筛选;对违规内容迅速作出反应,比如下架、封号等;调整推荐算法,减少争议性内容的推荐,并优先推荐高质量和有益的内容;平台提供家长控制选项,允许家长限制孩子观看的内容类型和时长,推出和完善专门的儿童模式,过滤掉不适合儿童的内容;通过社交媒体、官方网站等渠道发布指导材料,帮助家长了解如何引导孩子正确使用互联网;开展线上线下活动,提高公众对网络安全和健康上网的认识;与其他内容提供商、监管机构等合作,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环境。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促进未成年人动画和短视频内容的健康发展,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安全、更有益的成长环境。”韦冠杰说。

  孙宏艳呼吁,当发现对未成年人可能有害的作品时,及时举报反馈很重要,家长以及其他社会成员看到不良内容都应及时举报。但是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一定要用发展的视角,不能矫枉过正。“我们的保护不是说让孩子生活在一个无菌的世界里,这样对他们的成长也不利。在不越过红线的前提下,我们应该给未成年人提供更丰富的文化产品类型和内容。”

  孙宏艳说,儿童文化作品其实有很多闪光点可以挖掘,童言童语并不意味着要把作品搞得很低幼。过往研究显示,尽管一些平台有青少年模式,但很多未成年人不愿意进入,就是因为觉得青少年模式太低幼,有的甚至像“幼儿园模式”。因此对于创作者来说,需要特别深入地去了解孩子们的审美,进行创作时应该契合孩子成长的特点和规律。

  在孙宏艳看来,这一代未成年人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的生活跟数字生活其实是很难分开的。对于网络上存在的低俗动画作品等文化产品,最重要的是加强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能力,加强网络素养教育,提升未成年人的网络辨识能力,让孩子自己能够对各种各样的文化形式主动作出是否适合自身的判断。(法治日报 记者 张守坤 孙天骄) 【编辑:梁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