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美食折戟IPO,“吃穿住”企业上市频频“撤回”

发布时间:2024-11-24 00:23:35 来源: sp20241124

   中新网 12月30日电(中新财经记者 左宇坤)打开包装,倒入调料,一泡一拌,一份鲜美的方便速食就可轻松完成。

  提交申请,冲刺三年,主动撤单,A股“方便速食第一股”的上市之路却差了“临门一脚”。

  近日,四川白家阿宽食品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阿宽食品”)主动撤回上市申请。今年下半年以来,更是多家“吃穿住”企业的IPO之路相继终止。想要“吃”出一个上市公司,为啥越来越难了?

阿宽红油面皮。 图片来源:百家阿宽小程序   阿宽红油面皮。 图片来源:百家阿宽小程序

  A股“新型方便食品第一股”回到原点

  劲道有嚼劲的面皮加上焦香火辣的红油辣子,经过简单的加工即可美餐一顿的红油面皮,近几年可谓是不少人心中的新晋网红速食。在2020年的一份“网红速食好评榜”中,红油面皮仅次于螺蛳粉、自热火锅排名第三,超过了酸辣粉等经典品类。

  红油面皮的代表品牌,就是阿宽食品。不管是在社交平台的讨论还是购物软件的搜索中,“阿宽”都与“红油面皮”深度捆绑,这也给了它勇闯资本市场的勇气。最早在2021年底核准制下,阿宽食品就提交了招股说明书,今年3月全面注册制后公司平移到深交所审核。

  但在谋求上市之路奔走了三年的阿宽食品,仍未能成功敲开资本市场大门。12月19日,深交所发布公告称,由于阿宽食品于12月7日提交撤回上市申请,深交所决定终止公司上市审核。

  回顾上市历程,阿宽食品仅在8月底回复了首轮IPO问询函,表示公司是业内较早提出发展“新型方便食品”业务的企业之一,在产品品类创新升级、技术工艺创新、转型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都是行业代表性企业。

  对于撤回上市申请,阿宽食品方面则回应媒体表示,公司基于目前资本市场环境及政策导向,结合战略规划发展审慎考虑,决定调整上市相关工作计划。

  “阿宽食品此次终止IPO的,可能与公司投诉量增长、产品质量问题以及业绩增长放缓等因素有关。”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认为,阿宽食品目前的业务发展中,潜在的问题可能包括:市场竞争加剧、产品创新能力不足、产品质量问题、用户需求变化等。

  “红油面皮”如何走到人前

  或许应和着上市之路的一波三折,阿宽食品逐渐走到人前也是一个曲折的故事。

  官网资料显示,公司创始人陈朝晖,大学毕业几年后辞去稳定工作,当过百事可乐的销售员,后又创业开了家广告公司。2001年从广告业跨越到快消业,成立四川白家食品有限公司,以销售方便粉丝逐渐崭露头角。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名称中“白家”二字的用语、图片使用等与白象食品名称类似,两者还曾有过纠纷。“白家白象商标之争”也被称为“中国方便食品知识产权第一案”。

白家阿宽食品董事长陈朝晖。 图片来源:阿宽食品官网   白家阿宽食品董事长陈朝晖。 图片来源:阿宽食品官网

  官网显示,阿宽食品成立于2016年。几年之后,行业研究报告回顾行业发展历程时提到:2016年以后我国方便面行业形成了多元化和中高端化两大发展特征,行业厂商普遍选择向中高端化升级,中高端市场的发展成为带动行业止跌回升的主要因素。

  就在这向“新型方便面时代”更替的一年,陈朝晖在四川成都创立了现在意义上的“阿宽食品”,先后收购白家食品的生产基地、知识产权、员工和业务等。但他并不只是将老厂“换个马甲”,而是开始进行战略转型另起炉灶。打造“阿宽”和“白家陈记”两大品牌,销售渠道也从善如流地从传统线下转向主打线上。

  除此之外,阿宽也确实“心很宽”。除经营自主品牌外,还为三只松鼠、麻六记、百草味、李子柒、网易严选等客户提供贴牌代工服务,以进一步稳定市场地位。

  迅猛的发展势头也让阿宽食品早期就获得了诸多顶级资本的加持。仅在2020年,阿宽食品连续完成4轮融资,投资团队阵容豪华,包括高瓴资本、茅台建信基金、同创伟业、前海母基金、彬复资本等一众顶级投行。

  回溯其在招股书中所披露的财务数据,2020—2022年,阿宽食品实现营业收入分别约为11.1亿元、12.14亿元、12.46亿元;对应净利润分别为7607.83万元、5584.19万元以及6834.42万元。

  消费型企业频频撤回IPO

  竞品对手越来越多、市场冲击越来越明显、消费场景放开后的分流,让以阿宽食品等为代表的新型方便食品市场增长放缓已成不争的事实。

  “吃”出一家上市企业似乎变得越来越难。从大环境来看,当前资本市场对于“吃穿住”类企业的审查和决策变得更为谨慎,市场监管机构也在加强对IPO企业的审核。IPO阶段性收紧之后,被视为“红灯行业”的“吃穿住”行业公司,开始轮番撤单。

  Wind数据显示,自8月27日以来,共有龙江和牛、德州扒鸡、鲜美来、沃隆食品、老娘舅、老乡鸡等多家食品企业撤回IPO申请。

  “消费型行业的发展,笼统来看就是模式上、包装上的创新,很难出现科技领域那种直接推动生产力进步的大成果。”这是不少消费赛道中人的感慨。主板收紧趋势明显、企业业绩波动不稳定、缺乏核心竞争力等问题,共同构成了消费型企业IPO折戟的重要因素。

  当然,也有越来越多的消费型企业选择改道而行。比如终止主板IPO后,老娘舅转而投奔新三板;“中国燕窝第一股”燕之屋则转战港股,并于12月12日成功上市。(完)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