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奋力谱写经济发展精彩篇章

发布时间:2024-11-25 08:43:49 来源: sp20241125

  “优化一产、壮大二产、提升三产”

  西藏奋力谱写经济发展精彩篇章

  农业生产不断稳固、工业生产稳定运行、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2023年,我区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全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经核算,全区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2392.67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9.5%,比全国平均水平(5.2%)高出4.3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第一。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5.01亿元,增长14.9%;第二产业增加值882.97亿元,增长7.7%;第三产业增加值1294.69亿元,增长9.9%。

  这一组组增长的经济数据背后,凝聚着无数的智慧和汗水,刻画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奋进征程,整个雪域高原都呈现出繁荣发展、蒸蒸日上的新气象。当脚步踏入2024年,记者来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感受经济发展为这片土地带来的变化。

  农牧业发展提质增效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向纵深推进

  深冬时节,寒风凛冽,位于山南市乃东区颇章乡格拉村的西藏宏农百万羽智能化藏鸡产业园仍是一派繁忙的景象。记者看到,工人们身着整洁的工作服,头戴卫生帽,正忙碌地打包、封装着新鲜鸡蛋。随着他们娴熟而敏捷的动作,一箱箱包装精美的鸡蛋被整齐地码放在一起,等待被送往全国各地,为人们的餐桌增添一份来自高原的美味与营养。

  西藏宏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山南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山南市重大招商引资项目、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重点扶贫产业项目。西藏宏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波介绍,2023年,西藏宏农一期项目存栏达到82万羽(其中在产蛋鸡62万羽、雏鸡20万羽),全年出产鲜蛋8700吨,产值达7830万元;年产3万吨有机肥,年改良土壤近5万亩,经济价值达4800万元;出栏老母鸡16.4万只,经济价值达800余万元。全年产值达1.34亿元。西藏宏农二期项目,于2023年4月全面开工建设,已完成主要设备安装,蛋库、9栋成鸡舍主体结构吊装完成,并于2023年10月进入设备安装阶段,2024年7月将进入试生产。

  “西藏宏农是全世界海拔最高的大规模养鸡场,一期项目主要是助推西藏‘菜篮子’工程,让西藏老百姓吃上健康营养新鲜的鸡蛋;二期项目主要是推动产品参与国内大循环,让西藏高品质的农副产品走出高原,销往全国,甚至全世界。”张波说,“2024年,山南市的藏鸡研究院即将投入运行,我们公司负责日常运营,带动当地老百姓参与养殖真正的纯种藏鸡,这将全面推进藏鸡保种、选育、规模养殖。今后,我们将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着力打造‘地球第三极’高原生物优势产业集群的要求,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快速推进高原特色藏鸡产业发展。”

  西藏宏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凭借西藏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以藏鸡养殖为核心,通过全产业链运营,从饲料加工到鸡蛋分拣包装,再到有机肥生产、农产品初加工和有机种植,各个环节紧密相连,共同打造出一套现代化、高效、节能、环保且可循环的农业体系。这一创新模式不仅提升了农产品的综合价值,更为周边农牧民开辟了增收新途径,实现了企业与农户的双赢。

  近年来,在农业科技不断革新和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西藏着力发展青稞、牦牛、藏羊、蔬菜、奶业、饲草、藏猪、藏鸡、茶叶、葡萄十大高原特色农牧产业基地,正逐步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如今,农牧业生产基础日益稳固,农牧产品产量连年攀升,为全区经济的稳步回升和持续向好注入了强劲动力,持续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向纵深推进。据统计,2023年,我区第一产业增加值215.01亿元,增长14.9%;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20.21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7%。粮食作物产量108.87万吨,增长1.4%,粮食总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00万吨以上。其中,青稞产量84.36万吨,增长0.7%。蔬菜产量88.39万吨,增长9.0%。猪牛羊肉总产量30.99万吨,增长9.7%;奶类产量64.30万吨,增长11.3%;禽蛋产量1.45万吨,增长33.2%。

  制造业实现较快增长 开启工业化发展新篇章

  二月的拉萨天朗气清,记者驾车一路向西而行,远远就看到西藏高争建材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堆龙德庆区的三条水泥生产线耸立在山坡上。走进厂区,处处都洋溢着现代化工业气息,目前厂区的设施设备正值检修维护期,原本热闹的生产线逐渐安静了下来,不少工人仍在岗位上忙碌着。

  西藏高争建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争股份”)成立于2001年,前身是1960年建成的拉萨水泥厂,公司成立后开启了全新的发展历程。高争股份副总经理旦增顿珠介绍,作为西藏水泥工业的先驱,高争股份经过六十余年的快速发展,逐渐成为集水泥、砂石骨料、商混、外加剂等延伸产业于一体的综合性建材企业,2023年,高争股份生产经营形势稳定向好,全年生产水泥275.34万吨,较上年同比增长32.78%,生产销售商品混凝土79.46万方,较上年同比增长26.03%,生产销售骨料86.98万吨,较上年同比增长90.62%。同时,高争股份积极构建发展新优势,切实保障国家在藏重大项目建设。自川藏铁路开工以来,高争股份坚持“专窑、专线、专库、专供”和川藏铁路相关技术指标要求,组织生产铁标熟料及水泥,全力保障川藏铁路建设水泥供应。截至2023年底,累计向川藏铁路1-7标供应铁标水泥56.38万吨。

  “近年来,随着我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传统制造业也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在区市党委、政府的指导下,我们通过创新生产技术,加大专业人才培养,推进生产模式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努力实现节能减排、降本增效,推动企业逐步走上了高质量绿色发展的道路。”旦增顿珠说,“目前西藏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高争股份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未来我们将充分发挥国企的核心功能,结合企业实际,不断提升生产规模和能力,进一步提升综合竞争力,为西藏建设做出更多实绩。”

  高争股份六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是西藏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打上了西藏经济快速发展的深刻烙印。近年来,西藏工业经济走出了高质量、绿色化、创新化发展之路,构建起了以清洁能源、采矿、建材、藏医药、天然饮用水、农畜产品加工、民族手工、高新技术制造为主的特色工业产业体系,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新型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之路。据统计,2023年,我区第二产业增加值882.97亿元,增长7.7%,全区工业生产保持平稳,制造业实现了较快增长。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7%,比全国平均水平(4.6%)高4.1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第三。主要门类中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17.6%,水泥产量创历史新高、增长51.2%,中成药产量增长14.4%。

  服务业加快发展 激发经济增长新活力

  “天下没有远方,人间就是故乡,有爱就有天堂。”2023年11月11日,大型实景剧《文成公主》第11季在拉萨圆满收官。当天,全体演职人员凭借精湛的表演,再现了昔日文成公主进藏之行的壮丽恢宏,演绎了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让观众们为之动容,现场掌声不断。来自上海的游客崔娟告诉记者:“这是我第一次现场观看《文成公主》大型实景剧,很多情节都让人记忆深刻,尤其看到了文成公主的坚毅和果敢,她从16岁走到19岁,历经三年才到达西藏,一路的艰辛与执着,真是太震撼、太感动了。”

  《文成公主》大型实景剧由域上和美文旅股份和拉萨布达拉旅游文化集团共同打造出品,以山川为景,以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和亲历史故事为主题,综合运用大唐歌舞和西藏流传久远的舞蹈、藏戏等艺术形式,将人工舞台巧妙结合自然山川,运用现代手段呈现数十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融戏剧、音乐、舞蹈和现代舞美手段为一体,有力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和文旅产业融合。2023年《文成公主》演出235场,项目营收超1.5亿元。自2013年8月《文成公主》开演以来,累计演出场次超1800场,演出及旅游配套累计接待观众超450万人次;直接吸纳和间接带动就业上万人次,累计为当地群众发放薪资近4.5亿元。如今,《文成公主》已不仅仅是一台实景剧,更是西藏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典范。

  近年来,随着文旅行业加速发展,游客的需求也发生改变,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才能为旅游业发展注入更多动力。面对新机遇、新挑战,我区始终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文旅产业发展能级,通过开展“冬游西藏”活动,发布各类旅游精品线路,打造精品景区(点),并逐步开发培育藏医药、温泉、露营、通航等“旅游+”新业态,进一步将我区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打造旅游业全产业链布局,充分释放旅游业发展活力,切实发挥了服务业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据统计,2023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9%。1-11月规上服务业营收增长近30%,接触型集聚型行业持续回暖,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收增长40%以上;旅游人气“高涨”,全区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5516.9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3.7%,实现旅游总收入651.46亿元,增长60.0%,均创历史新高。

  回望2023年,这一组组经济发展的亮眼数据振奋人心,折射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发展活力。如今的西藏,通过坚持“优化一产、壮大二产、提升三产”发展战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现代化产业体系,使得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稳步提升,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4%以上,助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未来,我区还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

  记者 娄梦琳 权文娟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西藏商报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