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4 18:18:58 来源: sp20241114
场景创新是以新技术的创造性应用为导向,以供需联动为路径,实现新技术迭代升级和产业快速增长的过程。
近年来,场景创新逐渐成为支撑新领域、新赛道、新动能、新优势构建与发展的重要抓手。截至2022年年底,北京、上海、成都等43个城市已启动各具特色的场景创新促进工作。2022年5月,安徽省合肥市组建全国首个城市“场景创新促进中心”,采取政府主导、企业运营、市场参与的方式,促进合肥成为创新资源找场景的首选之地。
场景创新优势何在?场景创新如何助推城市发展?记者近日随中国科协赴合肥采访,实地探访多家科研院所与创新型企业,了解新技术、新产品服务城市发展的实践探索。
人才方阵:企业发展有活力
走进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以下简称“清华合肥院”),一座铺设着各式管道的试验场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这是全世界唯一一个1:1复制城市地下管网段路的多管线并存耦合实验区。”清华合肥院技术转移中心副主任袁睿为记者讲解,“燃气管道、供水管道泄漏问题如果没有被及时发现,很可能会造成爆炸、路面塌陷等复合险情。利用实验平台研究城市管网在不同土壤环境下的运行情况,可以实现对城市内不同区域管网的有效监测,提前研判风险。”
据了解,2016年,基于城市安全实际需要,清华大学、安徽省、合肥市三方联合成立清华合肥院,在全国率先开展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针对城市内燃气、供水、排水、桥梁等应用场景架设监测传感器,通过三维建模等技术手段,建立起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系统。城市中“看不见”的风险被转化成“看得见”的数据,直接呈现在监测平台上。“近年来,我们以合肥为起点,将城市生命线工程向全国70多个城市进行了推广,有效帮助城市将地下管线事故发生率降低60%。”袁睿说。
科技创新,人才是关键。“激光传感设备要实现自主研发,关键在芯片。”袁睿拿起一台可燃气体智能监测仪向记者展示,“过去,传感器内的芯片要从国外买,成本很高,无法实现大规模使用。2020年,清华大学联合华中科技大学开展激光传感芯片技术研究,用一年多的时间实现芯片自主研发,芯片成本大幅下降。”
近年来,多个“地校共建”的科研院所在合肥落地生根,并孵化出一批创新企业,调动科学家、创业者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前沿技术研发,释放企业发展活力。同时,各科研院所积极针对产业需求,汇聚人才资源,如清华合肥院与省内外各高校开展联合培养计划,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针对企业人才需求实施“产教融合”协同培养模式,为创新成果产业化应用提供人才储备。
政策支持:科技创新有沃土
“我们在调研时发现,一些初创型科技企业,虽然有了好技术、好产品,却往往缺少具体的应用场景。”合肥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场景创新,就是搭建起一座桥梁,让新技术在场景中有了验证渠道,也为城市治理、产业升级提供更多科技方案。”
医生手持超声仿形手柄来回滑动,远处一架手臂状的机器人也夹住超声探头做出同样操作,同时,患者的超声扫查影像显示在医生电脑上。
“这种7轴机械臂智能远程超声机器人是依据人体手臂关节特性设计的,它的转动角度更加多元,能应用到多个部位的超声检查中。大城市三甲医院的医生利用远端设备,足不出户就能为偏远地区病患做检查。”合肥合滨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滨智能”)创始人刘振说,“今年4月,这款产品入选了合肥市2023年度第一批场景清单,还吸引了不少投资项目前来接洽。目前,我们已经和国内多家三甲医院开展临床合作。未来,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在医疗领域一定会塑造更多可能。”
自2022年起,合肥市深入开展场景挖掘、打磨策划、清单发布、对接路演、推广服务全流程的场景工作,全面开放企业生产、政府应用等领域场景,支持创新型企业应用新技术、新产品。“天天有推介、周周有对接、月月有路演、季季有活动”已经成为合肥市开展场景创新工作的常态。
“金点子”也能引来“金元宝”。2022年,合肥市挖掘场景需求超400个,累计服务企业超500家,帮助70多家场景业主单位对接100多家优秀企业,22家企业拿到实质性订单。像合滨智能一样入选场景清单的多家企业还吸引到了多笔融资。“科技投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8%、居全国大中城市第1位,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保持3.5%左右,技术合同交易额突破1000亿元。合肥成为全国天使基金、种子基金风险容忍度最高城市之一。”合肥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落实场景:产品验证有渠道
如何在公共场所实现无接触、避免交叉感染?安徽省东超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超科技”)自主研发的“可交互空中成像”技术给出了切实的解决方案。
手术室门口镶嵌着一块巴掌大的平板透镜,各色光线透过透镜折射汇聚,在空中组成各种浮空影像,医生不用触摸实物,只用手指“凌空一点”,就能控制手术室运行、净化。随着东超科技联合创始人张亮亮的演示,展示厅内的手术室门缓缓打开,“除了手术室综合控制面板,这项技术还被应用在医院的消毒供应室、ICU、药房等多个场景中”。
谈起技术落地的第一个场景,张亮亮很有感触:“前期我们在资金和市场方面遇到了不少困难,相关部门帮我们与安徽省立医院牵线搭桥,这种非接触式医疗自助机才得以推广应用。我们获得的第一笔投资,也是来自合肥市高新区。”
除了医疗场景,“可交互空中成像”技术还被应用在电梯里。“当时,市场对于用‘空中点击数字’来代替实体电梯按键的安全性还是有很大顾虑,产品很难被推广。”张亮亮说,“合肥市高新区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决定率先在管委会大楼内使用,政府成了新产品‘尝鲜者’,也为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有了市场的反馈,才有机会继续改进技术。在具体场景的应用中,研发人员发现电梯控制系统体积偏大,使用感不好。现在,电梯内的控制端简洁美观,技术迭代进步显著。
在社区内,居民不用接触垃圾桶就能打开盖子,垃圾分类更方便;在汽车里,驾驶员和乘客在空中滑动屏幕,仿佛科技大片照进现实;在博物馆中,立体文物模型走出橱窗,全方位呈现在游客眼前,历史与科技实现完美交融……“目前,我们还在进行第二代技术的研究升级,相信不久后,光源更小,体积更大的‘空中成像’会给大家带来更多惊喜!”张亮亮说。
(见习记者 李春剑 记者 崔兴毅)
(责编:李昉、李依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