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30 18:40:00 来源: sp20241130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关系,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深化了科技创新推动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为以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
如何理解新质生产力与科技创新的关系?怎样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如何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阴和俊。
科技创新通过对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生产力三要素”的改造,从本质上推动新质生产力实现能级跃升
记者:如何理解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阴和俊:新质生产力是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的先进生产力。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通过对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生产力三要素”的改造,增强劳动者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丰富劳动对象种类和形态,创造新的生产要素组合,拓展生产新边界,塑造发展新动能,从本质上推动新质生产力实现能级跃升。
科技创新能够促进劳动者全面发展,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锻造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队伍。随着科技创新带来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升级、拓展,新型劳动者需要具备更多专业知识、掌握先进设备以适应新型生产模式。同时,科技创新催生新兴产业,5G通信、智能网联、无人工厂、智慧港口等进一步解放了劳动者,消除或弱化了自然条件对生产活动的限制,为劳动者提供更好的生产环境。
科技创新能够极大拓展劳动对象的范围和类别,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开辟广阔空间。一方面,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科技、元宇宙、脑机接口、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出现极大丰富了劳动对象的种类和形态,拓展了生产新边界,为生产力发展提供新动力。另一方面,新工艺、新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劳动对象的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加快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劳动资料革新升级,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注入澎湃动能。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广泛应用,孕育出一大批具有更高科技属性的新型劳动资料,推动生产效率、生产质量不断提高,生产过程向平台化、网络化、协作化转变。在数字化技术加持下,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产业形态重塑升级,推动生产力不断进步。
抓好科技创新这个“源头活水”,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记者:如何加强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阴和俊: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抓好科技创新这个“源头活水”,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立足当下,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解决产业链供应链受制于人问题;面向未来,着力加速未来科技突破、构筑未来产业先发优势,下好发展新质生产力“先手棋”。
一是加强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趋势研判。密切关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技术、先进能源等科技前沿突破方向和最新趋势,强化对科技变革性、苗头性态势分析,研判可能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点技术和技术群。持续开展常态化技术预测,针对重点前沿领域和未来竞争热点开展动态监测,加强多元布局和并行推进。
二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完善国家实验室运行管理机制,加快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发挥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优势,集成各方面创新资源,开展“大兵团”作战,加快产出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劲动能。
三是聚焦重点产业领域加快研发攻关。从国家紧迫需求出发,举全国之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在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产业应用等方面进行系统部署,突破基本原理、基础软硬件、基础材料等瓶颈制约,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强化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
四是加快实施引领未来的重大科技项目。围绕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需求,凝练部署一批能够引领未来发展方向的重大科技项目。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推动建立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型科研组织模式和资源配置方式,大力发展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突出前沿技术交叉融合,积极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
全面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记者:如何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阴和俊: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科技创新成果应用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科技创新成果通过转化成为新质生产力,进而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升级和发展。
科技部将全面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一是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统筹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全链条各环节,依托我国广阔市场空间和丰富场景优势,激励企业加快数智化转型,打造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领军企业。
二是强化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重大需求,强化系统观念,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一体谋划、一体设计,在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重点领域协调推动重大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试点示范,支撑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增强我国产业整体竞争力。
三是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融合发展。以科技创新全链条、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两大需求为牵引,坚持支撑科技攻关和服务实体经济同步推进,综合运用信贷、基金、债券以及科技保险等金融手段,为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提供灵活充足的资金供给,实现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
记者:如何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
阴和俊:改革的过程就是生产关系不断调整适应的过程,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需要通过改革形成。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高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是释放新质生产力澎湃动能的有效手段。
下一步,按照党中央部署,科技部将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不断破除制约科技创新活力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一是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加快健全新型举国体制。统筹健全科技政策体系,针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战略博弈必争领域强化精准政策支持,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
二是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体制机制改革,畅通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是健全科技创新治理机制。完善新技术研发应用的法律制度,优化激励创新的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良好土壤。
《 人民日报 》( 2024年03月31日 02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