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4 03:05:25 来源: sp20241224
中新网 甘肃甘南11月1日电 (刘潇 史静静)“我们祖辈都是牧民,养牛、养羊是我们家一直在做的事情,如今我依旧在养牛。”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拉仁关乡劳尔都良种牦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劳尔都合作社”)负责人贡保勒知说,这一辈子干好养牛一件事,在他看来,已经很“牛”了。
甘南地处中国西部地区,甘肃西南部,这里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也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甘南碌曲县总面积达5298平方公里,其中草场面积占总面积的92.37%。这里是甘肃省重要的牧业生产基地。
虽然贡保勒知家世代都养牛羊,但是方法却大不相同。
“以前我们家不仅养牛、养羊,还养马。”贡保勒知说,家里的主要劳动力是他的父母,除了放牧,还要照顾老人和年幼的自己。虽然只靠放牧赚不了多少钱,但是牛羊是牧民的“命根子”,不可能放弃。
如何借助牛羊把日子过得富起来,是贡保勒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2020年之前,他远赴内蒙古、新疆、四川等地自费开展调研,并结合家乡的实际情况,思考致富方法。2021年,为了将丰富的畜种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碌曲县提出“十户联产”生产模式。
贡保勒知听到这个消息后,马上开始研究这种模式,并结合之前调研,他毫不犹豫当起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和周边的另外6户农牧民,联合成立劳尔都合作社。
图为甘南州玛曲县拉仁关乡劳尔都良种牦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养殖的牦牛。(资料图) 贡保勒知 摄碌曲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李世忠介绍说,以劳尔都合作社为例,“十户联产”生产模式是将产业相近、地域相邻的7户农牧民吸纳到一起,在合作社社员的草场、牦牛等生产资料100%入股的基础上,每户固定2名壮劳力在合作社常年从事管理、放牧、饲草料和畜产品加工等工作,合作社剩余劳动力可以外出务工。
这种生产模式增加了农牧民的收入,除了放牧和外出务工的工资外,农牧民每年还会收到草场租赁费和年底分红。
对于整个草原生态来说,“十户联产”生产模式也减轻了天然草原的承载量。以前,碌曲与全国许多牧区一样,存在着牲畜超载的问题,人草畜矛盾长期束缚畜牧业发展。
“如今,碌曲县依托‘十户联产’生产模式,不断推动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学习先进、科学的管理理念和养殖技术,促使合作社向规范化、科学化道路迈进,有助于草原生态修复和野生动物的保护。”李世忠说。
除了贡保勒知专注做好“牛”事,碌曲县洮源牧场农牧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玉君也是如此。
张玉君是碌曲县西仓镇团结村村民,以前在家乡放牧,后来去外地务工,从事的也是和“牛”有关的餐饮产业。如今,他回到碌曲,带领当地的农牧民一起做“牛”事。
“南方人喜欢吃牛排,在外务工的时候,我就在想,如何把我们碌曲的牦牛肉做成中高端产品销往南方。”张玉君说,基于此,他们公司按照国家出口肉类加工企业的标准进行设计建设,采用国内工艺先进、环保的肉类加工生产流水线,高标准配置屠宰、精分割生产线,提高牛羊肉生产、加工、保鲜、配送的整体质量。
10月31日,走进碌曲县洮源牧场农牧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一派繁忙景象。图为工人在对牦牛肉进行精细分割。 九美旦增 摄张玉君说,以前一头牦牛只能卖七千元左右,现在经过科学养殖和精加工,一头牦牛制成的产品可以卖一万四千元左右。除了提高收入,该公司还解决周边农牧民的就业问题。
碌曲县委书记扎西才让说,碌曲县在养殖业方面,通过推行“十户联产”抱团发展模式,提升牦牛藏羊提质增效,改良牦牛藏羊品质,达到了缩短出栏周期,减少养殖成本,增加养殖户收入的目的。此外,还不断优化交易端,在投资3100万元建成甘青川贡巴活畜交易市场的基础上,今年投资400万元建成了甘青川贡巴饲草料集散中心,进一步拓展甘南州外市场,提高碌曲高原特色农畜产品知名度。
扎西才让表示,牦牛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从草原到餐桌”的多个要素和民众增收的多个环节,扎实做好碌曲县牦牛产业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推进和均衡发展,对实现生态优化、绿色发展、实现牦牛产业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