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票碳票“点绿成金”

发布时间:2024-12-21 14:29:28 来源: sp20241221

  走进福建省三明市,只见林海绵延,云蒸霞蔚,溪水清清。林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82.7%、森林覆盖率高达77.12%,在这里,绿色就是特色。如何将特色发挥出更大效益?答案在林改。

  1998年,永安市洪田村把土地承包责任制引向山林,自发进行了一场均山、均利的集体林权改革,实现了“分山到户”“分林到户”。“你家有几亩竹,山上有几亩树,家家户户心里都有数。”洪田村的老支书邓文山,今天依然清晰记得当年是如何把林子分给村民的。

  只有产权明晰,才能保证拥有并行使生态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三明随后进一步推进以“明晰产权、分类经营、落实承包、保障权益”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经营体制改革,于2005年底在福建省率先完成明晰产权的改革任务,2009年基本实现每家农户持有林权证,实现“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

  林改牵着两头,一头是社会效益,要绿;一头是林农口袋,要利。种树和种小麦、水稻、蔬菜不同,种树的投资周期太长,收益见效太慢,如何激发林农种树的积极性、激发全社会投资的积极性?

  “种植幼林前3年大概每亩地需要2000元投资,长到十五六年才能砍伐,投资时间太长了。而且木材价格变化也很大。”沙县区凤岗街道际硋村林农魏发松说。况且,林农一旦外出经营或打工,这些林地谁来管?分山到户后,林农缺技术、缺资金、缺管理导致树林质量下降等问题也比较突出。针对上述问题,2019年,三明推出“林票”,率先开展以“合作经营、量化权益、市场交易、保底分红”为主要内容的改革,由国有林场与村集体共同出资造林或合作经营,把林地林木资产折资量化,以林票的形式发放给林农。

  截至目前,该市累计发行林票7.68亿元,涉及林地面积30.4万亩,受益农户达7.87万人。“常青树”变成了“摇钱树”。

  沙县区夏茂镇梨树村与官庄国有林场合作经营的林地,已发放林票面额总计90多万元。“林子长成后,官庄林场承诺以每亩13立方米的出材率保底收购,收益比自己管理多了近一倍。”梨树村村民洪集体说。

  在三明,这项改革叫“林票1.0”。由于是非标准化金融产品,只能在村内流转。如今,三明又有了“林票2.0”,可交易、流转、质押,有效解决“林票1.0”流通性不足、市场化交易难等问题,打通让更多资本“进山入林”的新路径。

  能变现的,除了林票,还有碳票。

  林业碳票基于森林的固碳功能,是林木碳减排量收益权的凭证,需经第三方监测核算、林业和相关部门审定。碳票代表了一种新的价值形态,即生态价值,可以交易、质押等。2021年,三明市将乐县发行全国首张林业碳票。

  发行林业碳票是三明牢记嘱托,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一场实践。通过“卖空气”,优良生态换来了真金白银,“不砍树也能致富”的愿景一步步照进现实。

  将乐县常口村村民孙桂英告诉记者,首批碳票已经让她获得了750元的收益。据介绍,三明已累计开发林业碳票项目49个、碳减排量112.2万吨,全市累计交易林业碳票碳减排量16.1万吨,交易金额达231.1万元。

  三明市林业局造林科叶帮辉说,借助上海三明对口合作机遇,三明林业碳票有了走出三明、走进上海的机会。去年11月5日,在上海举办的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主办方购买三明林业碳票,用于抵消博览会产生的碳排放。

  “无论是林票还是碳票,归根到底都是林业资产的证券化,开辟了不砍树也能致富的路径。”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执行院长戴永务表示。

  三明林改的一系列创新机制,“唤醒沉睡群山”,生动展示了“绿水青山”如何转化为“金山银山”。去年,三明市林业总产值近1300亿元,农民人均涉林纯收入7600元,约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三分之一。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