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放末梢”到“开放前沿” 中国西部成为全球投资者新“淘金”热土

发布时间:2024-12-06 06:19:20 来源: sp20241206

  参考消息网5月30日报道 (文/赵宇飞 伍鲲鹏 谷训)来自白俄罗斯的欧莉娅,在刚刚结束的第六届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西洽会)上收获颇丰——她与重庆和白俄罗斯的企业达成三项合作协议。

  欧莉娅的企业致力于将白俄罗斯牛肉、鸡爪等特色农产品引进到重庆等中国西部城市。“重庆所在的中国西部地区拥有巨大发展潜力。”欧莉娅说。

  曾经封闭落后的中国西部地区,正从“开放末梢”崛起为“开放前沿”,其蕴藏的市场新机遇吸引着全球投资者的目光,新的“淘金热”正在这里出现。

  先天区位劣势不复存在

  相比东部沿海,西部地区开发开放较晚,曾是封闭落后的代名词。

  以重庆为例,以前产品出口不得不“西辕东辙”,向东经沿海地区“漂洋过海”,要么通过空运。“豆腐等成了豆腐乳”,“豆腐运出了肉价钱”,令投资者望而却步。

  13年前,中国首条中欧班列线路“渝新欧”在重庆诞生,西部地区首次实现向西经陆路直达欧洲,与欧洲的时空距离从40多天缩短至12天左右。

  中欧班列的诞生是一个重要开端。中国深入实施的“一带一路”倡议、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建设等,推动西部地区开放步伐不断加快。

  四通八达的国际物流大通道,让中国西部地区从“开放末梢”崛起为“开放前沿”。

  向东,可通过长江黄金水道出海;向西,重庆、成都、西安等西部城市均已开通中欧班列;向南,西部陆海新通道已实现西部省区市全覆盖,物流网络已拓展到全球123个国家和地区的514个港口;向北,重庆、成都等地已开通直达俄罗斯的国际班列……

  如今,中国西部地区的先天区位劣势已不复存在。中欧班列从欧洲出发,12天左右即可横贯亚欧大陆抵达中国西部;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从东南亚国家出发,15天左右即可纵贯中南半岛抵达中国西部。

  “先天区位劣势的扭转,让中国西部地区汇聚全球要素资源,直接参与国际分工,融入全球产业格局。”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国际问题专家张蕴岭说。

  近年来,中国西部地区保持快速发展势头。2023年,全国经济增速前十名的省区市中,西部地区占据五席。2023年,西部地区进出口总额达3.7万亿元,较2019年增长37%。

  作为西部地区最大的城市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地区生产总值从2019年的6.3万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8.2万亿元,常住人口从9600万人增长至9853.6万人,经济增速在全国城市群中位居前列,人口吸纳能力进一步增强。

  对外资吸引力大幅提升

  崛起中的西部地区蕴藏着巨大机遇,全球投资者的目光正从东部沿海地区向这片热土聚焦,新“淘金热”开始出现。

  “曾经大部分外商选择东部沿海地区投资,现在不一样了。”重庆工商大学副校长、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李敬说,如今西部地区物流、口岸等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提升,且拥有发展腹地广阔、生产要素成本较低等比较优势,正展现出较大的发展潜力,对外商的吸引力大幅提升。

  欧莉娅并非唯一的“淘金者”。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消费需求,正在让西部成为“世界市场”。

  本届西洽会有40个国家和地区的展商参展,白俄罗斯巧克力和伏特加、乌拉圭牛肉、韩国高丽参、巴基斯坦工艺品、马来西亚榴莲等世界各地特色产品纷纷亮相。

  乌拉圭展厅内,现煎的牛排香气扑鼻,征服了试吃者的味蕾。“中国对乌拉圭牛肉的消费量每年都在增加,相比开放更早的东部沿海地区,西部地区增速更快。”从事牛肉进口业务的四川佑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佳键说。

  乌拉圭驻重庆领事馆代总领事瓦伦丁·图里斯说,中国是乌拉圭农产品的重要市场,中国西部更是蕴藏着市场新机遇,非常期待更多乌拉圭农产品能够来到中国西部,共享市场红利。

  来自巴基斯坦的阿拉姆,带着自家工厂生产的玉石工艺品第二次参加西洽会。“今年我们在西洽会上的销售情况比去年更好,而且找到了有意向长期购买的客户。”阿拉姆说。

  “中国西部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期,消费需求正被释放。”阿拉姆说。中国西部的重庆、四川、贵州、云南是他商业活动的主要区域,他正谋划在这些地方开设店铺,更好地拓展市场。

  本届西洽会共计签约外资项目12个、金额达267.24亿元,涉及新加坡、德国、日本等12个国家和地区,涵盖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现代金融等领域。

  比如,日本企业AFC-HD阿姆斯生命科学株式会社将在重庆投资建设190亩产品生产制造(中国)基地,布局原材料加工生产线,保健品、食品、化妆品和药品生产线,抢抓中国西部地区生命科学产业发展机遇。

  全球资本正在涌向中国西部。统计数据显示,世界500强企业中,超过300家已落户重庆、成都,数量在全国排名前列,涵盖电子信息、汽车、金融保险、商业零售等领域。

  2023年,西部地区进出口总额达3.7万亿元,较2019年增长37%。在重庆,2023年全市新设外商投资企业387家,比上年增长44.4%;在四川,2023年全省新设外商投资企业(机构)908家,外商直接投资245.2亿元,比上年增长6.5%。

  新“淘金热”也在反哺中国西部的发展。如今,重庆、四川、陕西、贵州等西部省区市已成为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汽车制造、大数据智能化基地,跨境电商、整车进口、高端制造业等新兴业态也正快速成长。

  补足短板深挖发展潜力

  面对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等影响,中国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并宣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推动发展潜力较大的西部地区持续扩大开放,正是中国对外开放大门越开越大的生动例证。

  展望未来,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中国西部扩大开放面临的主要挑战。多名受访外商认为,中国西部相对发达的地区集中于重庆、四川、陕西等地,其他区域仍相对落后,对外国投资者的吸引力依然偏弱。

  近年来,中国实施的精准扶贫、区域协调发展等战略,让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格局获得明显改善。

  作为曾经中国贫困问题最为突出的区域之一,西部地区在2021年与全国其他地区同时告别绝对贫困。比如,西部省份贵州用了40年左右的时间,成为罕见的从极低收入水平迈入中等收入水平的地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民生建设和生态环境等方面较大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也正在加快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启动四年多来,重庆、四川携手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正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未来,中国西部的开放发展必将吸引更多外商的关注,也将为全人类,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开放发展提供一条可供借鉴的路径。”张蕴岭说。 【编辑:何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