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丨新时代我国开放发展的理论创新

发布时间:2025-01-10 18:43:19 来源: sp202501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深入阐释了开放发展理念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是对我国开放发展内在规律的科学判断和理论升华,使开放在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升到全新的层次和水平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这个具有原创性、时代性的概念和理论,进一步强化了扩大对外开放和深化市场化改革的互促互进。

  全面开放新格局内涵丰富,既包括开放范围扩大、领域拓宽、层次加深,也包括开放方式创新、布局优化、质量提升,具有深远战略意义。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彰显了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的宏大格局,实现了我们党从指导我国开放到推动世界各国共同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更加注重开放安全的时代命题,体现了我们党对发展和安全辩证统一关系的深刻把握。

  文|王德蓉

在山东港口日照港岚山港区30 万吨级油品码头,船舶停靠进行卸油作业(2024年3月29日摄)郭绪雷摄 / 本刊

在山东港口日照港岚山港区30 万吨级油品码头,船舶停靠进行卸油作业(2024年3月29日摄)郭绪雷摄 / 本刊

  2023年9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要练就驾驭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过硬本领”“总结用好我国开放发展的成功经验,加强对开放工作的战略性、系统性、前瞻性谋划”。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新征程对外开放在理念创新、体制构建、科学布局、路径选择、重要原则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进行了深入思考和科学判断,实现了我们党对开放发展规律认识的新跃升。

  总结用好新时代我国开放发展的成功经验,对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外开放的重要论述,在新征程上推动对外开放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提出并深入阐释开放发展理念

  2022年11月4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致辞时指出:“开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是世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深入阐释了开放发展理念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是对我国开放发展内在规律的科学判断和理论升华,使开放在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升到全新的层次和水平上。

  开放发展理念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人类的历史就是在开放中发展的。今天,人类交往的世界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深入、更广泛,各国相互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频繁、更紧密。时代越是向前,对外开放的重要性就越发突出。

  开放发展理念具有深刻的历史逻辑。从闭关锁国到半殖民地半封建阶段的积贫积弱,到新中国成立后“一边倒”和封闭半封闭阶段的艰辛探索,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实现我国同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革,我国与世界关系变迁的实践证明:要发展壮大,必须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坚持对外开放,充分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有益管理经验。

  开放发展理念具有深刻的实践逻辑。开放发展理念不是凭空得来的,是针对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总体上还不够高,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还不够强,应对国际经贸摩擦、争取国际经济话语权的能力还比较弱,运用国际经贸规则的本领也不够强等问题提出来的。贯彻开放发展理念,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深化人文交流,完善对外开放区域布局、对外贸易布局、投资布局,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以扩大开放带动创新、推动改革、促进发展。

  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2017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时指出:“我们提出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通过开放促进我们自身加快制度建设、法规建设,改善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降低市场运行成本,提高运行效率,提升国际竞争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这个具有原创性、时代性的概念和理论,进一步强化了扩大对外开放和深化市场化改革的互促互进。

  这是在准确把握经济全球化新趋势和我国对外开放新要求的基础上,以更加积极有为的行动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部署,其总体目标是:加快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更加积极地促进内需和外需平衡、进口和出口平衡、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平衡,逐步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实现开放型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扩大开放中树立正确义利观,切实维护国家利益,保障国家安全,推动我国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构建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通过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等对外开放高地建设,持续推进制度集成创新。2013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分6批设立了上海、广东、辽宁、海南、山东、北京等22个自贸试验区,形成了覆盖东西南北中,统筹沿海、内陆、沿边的改革开放创新格局。

  十年来,国家层面已累计复制推广了302项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各省区市自行推广复制超过2800项,2018年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启动后也累计发布15批134项制度创新成果。这些制度创新成果涉及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开放创新、事中事后监管、国企改革等方面,促进了改革红利的持续释放。

  我国不断完善对外贸易和外商投资相关法律,通过立法加强外商投资促进和保护,坚持在法治基础上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在扩大开放中推进涉外法治建设,不断夯实高水平开放的法治根基。我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不断健全,不仅提升了对外开放的制度化、法治化水平,更好争取了开放发展中的战略主动,也有力推动了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2019年11月5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中国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全领域的,正在加快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为我国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的主动打下坚实基础。全面开放新格局内涵丰富,既包括开放范围扩大、领域拓宽、层次加深,也包括开放方式创新、布局优化、质量提升,具有深远战略意义。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就是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结合。利用外资是我国的长期方针。中国利用外资的政策不会变,对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的保障不会变,为各国企业在华投资兴业提供更好服务的方向不会变。还应看到,从贸易大国到投资大国、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是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新时代以来,我国对外投资稳居全球前三,既助力了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也有利于促进东道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就是要坚持沿海开放与内陆沿边开放更好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措并举扩大内陆沿边开放,中西部地区从相对封闭的内陆变成对外开放的前沿,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就是要坚持制造领域开放与服务领域开放更好结合。服务业是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领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深化制造业开放的同时,有序放开育幼养老、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以及一般制造业和服务业等竞争性领域对外资准入限制和股比限制,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就是要坚持向发达国家开放与向发展中国家开放更好结合,全面发展同各国的平等互利合作,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进口来源多元化、投资合作伙伴多元化。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就是要坚持多边开放与区域开放更好结合,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

  2020年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们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既从世界汲取发展动力,也让中国发展更好惠及世界。”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彰显了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的宏大格局,实现了我们党从指导我国开放到推动世界各国共同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新时代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形成世界共同开放的合力。

  在推动完善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方面,我国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以实际行动支持世界贸易组织发挥核心作用,积极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坚决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加强与联合国、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等国际和多边机制协调配合,坚定维护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积极推动二十国集团从危机应对机制向长效经济治理机制转型,对推进金砖合作不断提出并丰富具有建设性的中国思路;深化区域次区域合作,建设性参与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区域合作机制,推动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等次区域合作不断深化拓展。

  在推动新兴领域经济治理规则制定方面,积极推动投资便利化规则制定,加强数字经济领域国际合作,提高参与国际金融治理能力,改变了发展中国家在全球金融治理体系中代表性明显不足的情况。

  新时代以来,中国始终坚持互利共赢原则,不断扩大同世界各国的利益汇合点,依托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合作倡议深化拓展对外经贸关系。

  在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我国强化重点通道建设,已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确立了“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基本架构,推动中欧班列成为共建“一带一路”标志性品牌,正式启动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我国还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作高水平建设了一系列经贸合作区,积极推进数字丝绸之路建设。

  在贸易投资合作方面,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积极发展互利共赢的贸易投资合作关系,推动建立更加均衡、平等和可持续的贸易体系,共同做大做好合作“蛋糕”,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

  此外,我国还持续打造共建“一带一路”贸易投资平台,成功举办了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投洽会、消博会以及一系列区域性展会,促进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经贸合作。

  我国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经过多年努力,我国自贸朋友圈不断扩大,自贸协定内容日益丰富,水平不断提升,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已经初步显现,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增添了新活力、拓展了新空间。

  更加注重开放安全

  2020年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越开放越要重视安全,越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

  进入新时代新征程,在对外开放日益深化的大背景下,影响国家安全的国内外因素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加强,我国开放发展面临着深层次的风险挑战。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局面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和规则正在面临重大调整,引进来、走出去在深度、广度、节奏上都是过去所不可比拟的,应对外部经济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压力也是过去所不能比拟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更加注重开放安全的时代命题,体现了我们党对发展和安全辩证统一关系的深刻把握。

  进入新时代,我国着力增强自身竞争能力、开放监管能力、风险防控能力,在更高层次上维护了国家经济安全。

  在增强自身竞争能力方面,我国从立足防范风险的大前提出发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各类商品要素资源自由流动,提高国内大循环效率;增强供需体系韧性,实现更加安全的发展;把握机遇,以高水平开放务实推进区域性、全球性合作,不断赢得国内发展和国际合作竞争的主动,从而为统筹发展和安全赢得更大战略回旋空间。

  在增强开放监管能力方面,我国不断完善外资安全审查、反垄断审查等制度,完善产业损害预警体系,建立出口管制合规体系,丰富贸易救济等政策工具,提升运用贸易救济规则的能力和水平,以切实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在提升风险防控能力方面,我国坚持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构筑与更高水平开放相匹配的风险防控体系,在更高开放水平上动态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当前,我们已踏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新征程上,应深刻把握新时代我国开放发展的成功经验,切实坚持开放发展的理论创新、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不断开辟合作共赢新境界、更好维护开放安全,推动我国对外开放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更大贡献。(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瞭望》2024年第24期 )

(责编:赵欣悦、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