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2 07:51:50 来源: sp20241122
人民网北京10月14日电 “气候变化给全球粮食系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当前我们所作出的选择关乎农业发展和生物技术的未来,更关乎全球人口的生活福祉。”2024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WAFI)10日至12日在北京平谷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在大会期间接受人民网专访时表示。
孙其信在2024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上致辞。中国农业大学供图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发布的2024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指出,2023年约有7.33亿人面临饥饿。孙其信认为,气候变化等因素正在加剧全球粮食危机。数以亿计的人处在粮食不安全的状态下,而应对未来危机,科技创新是最重要的基础之一。
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正在日益改变农业的模样,成为应对全球粮食危机的新工具。孙其信谈到,科技创新是构建农业粮食体系和抵御风险的关键。通过创新,才能培育出更好抵御气候变化的新作物;才能不断改善农业实践,使之更可持续、更加高效;才能创造出一系列先进技术,减少农业系统的碳排放。
“这些年来,我国在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方面,下了非常大的力气,也取得了很多成果,在不少领域都有很好的成效。但同时也有不少领域存在短板或‘卡脖子’的难题。”孙其信说。
“具体而言,比如在基础创新领域,我们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需要不断攻关,创造出我们自己的基础科研成果和力量。再比如科技成果转化率不足的问题。一些科技成果非常好,但它能否从实验室走进田间地头?如果成果不能应用在生产中,或者说技术不能被农民掌握,那么它就很难发挥作用。”他谈到。
那么,如何更好应对和解决这些难题?孙其信告诉人民网记者,一方面,要不断鼓励基础创新,不断攻克“卡脖子”技术,补齐短板;另一方面,还要以更大的力度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动加快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田间的步伐。
“当前,技术的发展正在展现出跨学科、跨领域的趋势,农业科技更是如此。更多的新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农业科研中,使得农业科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助推农业生产力不断提高。然而,从科技领域来说,我国农业科技在支撑农业发展中的贡献率仍然偏低,因此要把科技作为第一资源,依靠科技的进步实现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孙其信说。
孙其信表示,绿色转型是全球发展的趋势,农业也是如此。可持续发展、增强农业和食物系统的韧性,是解决未来粮食危机必然的途径。“未来,农业系统转型发展大有作为,同时也将面临着诸多挑战。期待世界各国专家学者共同努力,为构建可持续农业粮食体系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孙其信说。(李依环、实习生田怡婷)
(责编:郝孟佳、熊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