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网站导航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财经要闻 >> 国外 >> 浏览文章

中哈模式率先行走“一带一路”——专访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副秘书长和振伟

2015-9-26 7:03:11东方财富 【字体:

【中哈模式率先行走“一带一路”——专访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副秘书长和振伟】如果我们把目光放长远一点来看,中国企业正式“走出去”开始于2000年。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之后,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开始出现两位数增长,2014年突破1000亿美元,但从总量来看仍与发达国家有差距。再把目光拉回来看,习主席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战略,2014年年底,李克强总理提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2015年5月份国务院形成了《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这为我国对外投资注入了新的内涵,如同对外投资的两个车轮,分别回答了往哪里投、投向哪些领域两个问题。

  中哈模式率先行走“一带一路”

  ——专访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副秘书长和振伟

  一个北京最美季节的午后,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副秘书长和振伟坐在并不宽大的办公桌后面,与记者谈起他的职业经历,而对话的重点是正在风生水起的“一带一路”战略。

  对外投资已有两个车轮

  记者:距离2013年9月份习主席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已经两年时间了,最近“国际产能合作”、“装备制造”也伴随“一带一路”成为热词。直属于国家发改委的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一直致力于“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和推广,请您谈谈这两者之间的关联。

  和振伟:如果我们把目光放长远一点来看,中国企业正式“走出去”开始于2000年。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之后,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开始出现两位数增长,2014年突破1000亿美元,但从总量来看仍与发达国家有差距。再把目光拉回来看,习主席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战略,2014年年底,李克强总理提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2015年5月份国务院形成了《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这为我国对外投资注入了新的内涵,如同对外投资的两个车轮,分别回答了往哪里投、投向哪些领域两个问题。具体而言,“一带一路”涉及沿线64个国家,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涉及国内钢铁、冶金、建材等13个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

  给你讲个具体例子吧,某国内企业在印度尼西亚的一个镍铁矿,原来的模式是把原矿运回国内加工出产品后返销印尼,现在的模式是进行产能合作,在当地建厂,加工生产不锈钢产品直接销售。一方面输出国内产能,另一方面解决当地就业、税收等问题,有点像中国上世纪80年代引进外资,把整条生产线引进提高了生产力,发展了经济。如今做的就是复制,只不过路径相反,实现互利互惠双赢。

  中哈模式具有示范效应

  记者:最新消息称,作为中国政府授权代表,国家发改委已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等签署了合作规划纲要或谅解备忘录。您在国家发改委外资司和俄罗斯使馆都有多年的工作经历,而且亲自经历了与哈萨克斯坦方面的对接,请您简要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和振伟:9月3日习主席和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人民大会堂共同见证了中哈产能合作签约。这一成果的促成共经过六轮对话,我本人有幸代表协会参加了在哈举行的第三次对话,我们协会是中方的牵头单位,随行的还有很多企业。比如有一家山东企业生产的石油装备之前已经卖到全球100多个国家,这次签约帮助他们在哈实现项目落地,与当地组建合资企业,生产设备,产品为哈萨克斯坦制造,然后在当地招标,这样的项目享受当地政策,不仅化解了中国石油装备产品企业进入哈的约束问题,而且也是哈方非常欢迎的模式。截至目前已有40多个早期项目签约,今年还会有两个项目落地。

  中哈这种模式如果建立的好,国家发改委会推广这一个模式,先建立两国产能合作的对话机制,然后进行项目筛选,推动政府对接,促进企业之间更好的合作,实现产能输出和装备制造“走出去”的目标。

  协会工作结合“一带一路”

  记者:协会成立10余年,一直致力于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最近工作重点集中于结合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项目与国内企业的对接。以您的实际经历来看,国内企业“走出去”需要做好哪些准备?企业主要目前面临哪些难题?

  和振伟:目前国内报道中国企业“走出去”中失败的多成功的少,我个人感觉可能存在以偏概全。企业“走出去”是个体投资行为,不成功的原因很多,但应该看到,中国企业“走出去”起步比较晚,才十几年历史,经验不足,这是很正常的。同时,还有的企业,带着在中国内地生存的理念出去投资和经营,面对不同的文化、法律、人文观念,难免水土不服。

  在此,希望媒体不仅要注重成功并购的结果,还要关注企业并购成功之后怎么办,怎么活。我认为吉利并购沃尔沃是比较成功的一例,实现企业“走出去”,技术“引进来”,其他企业可以借鉴其经验。

  以我的经历来看,目前国内企业“走出去”面临两方面困难,一是信息获得难。这方面我们协会每年举办的外洽会为国内企业搭建信息平台,将国际上的招商引资机构引到国内来,与国内需求企业直接对接。二是企业融资难。这方面更主要的是担保难,国内企业很多资产已经抵押出去了,难以贷款,手里已经签约项目在国内银行不能做抵押,但在境外银行可以实现,国内银行这方面的短腿对企业“走出去”构成一定的制约。

  

(责任编辑:DF099)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